位置:首页 > 招考信息 > 每日一练
【政通教育】2019年湖南省公务员考试行测每日一练
发表时间:2018-12-28     阅读次数:     字体:【

言语理解与表达

1①当地球撞进尘埃时,从地球上看,是短时间内无数尘埃以极高的速度划破大气层下落

②因此,流星雨实际上是彗星留下的无数尘埃形成的

③进入大气层的尘埃被大气加热,发出明亮的光

④彗星释放出的尘埃,并非顷刻扩散到宇宙空间,消失无影无踪,而是留在彗星的道上持续公转

⑤这样看上去就有许多流星,也就是流星雨

⑥这样形成“尘埃带”,有些和地球的公转轨道交叉

将以上6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

A④②⑥③⑤①

B①③④⑥⑤②

C④⑥①③⑤②

D①③⑤②④⑥

2①我国的GDP总量早已位居世界前,我国既是最大的石油进口国,也是最大的货贸易国

②它绝对是国家的核心武器,而且是不可或缺的战略武器

③具有中远海作战能力和标志意义的航空母舰、两栖攻击舰等大型战舰的建造与运用,对于发展我国海上力量已刻容缓

④对于一个大国,特别是一个正从大国迈向强国的国家来说,航空母舰决非可有可无的作战平台或大型武器

⑤我国的海洋利益仍在不断地拓展,越来越多的海外利益需要保护,越来越多的海上运输安全亟待维护

⑥无论是历史还是现实,众多大国例如美国、俄罗斯、英国等的实例,都已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将以上6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

A④②⑥①⑤③

B⑤①④⑥③②

C①⑤⑥③④②

D③④⑥②①⑤

3①影响生物寿命最关键的因素是基因

②同种生物的自然寿命是类似的

③从进化的角度看,这是生物在长期适应环境的过程中逐渐积累,通过自然选择而形成的

④环境可以决定相关基因是否表达,而这些基因的表达与否,又会影响相应蛋白质的表达水平,由此控制生物的寿命

⑤在这个前提下,个体的寿命则由环境决定

⑥生物的寿命由遗传物质和环境因素共同决定,遗传物质是基础

将以上6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

A②④①⑥③⑤

B④⑤③②⑥①

C①③④⑥⑤②

D⑥①③②⑤④

4.在现代军事,战略威慑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战略威慑的实力,由常备军和后备力量两个部分组成,要确保这两支力量正常运转和发展,除了国民经济动员外,还需要一种无形力量的支持,这正是信息化战争中,新闻舆论战所承担的战略任务。因为没有媒体的宣传,别人就不可能全面感受到你的“强大”,其威慑作用也会大打折扣,从海湾战争到伊拉克战争,美国都是借助媒体挥舞“威慑大棒”,战前就发动大规模的舆论攻势,使对方先失一局。可见,通过舆论战占话语权,先发制敌,形成对有利的战争环境,有助于实现战略目标。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新闻舆论战对战略威慑至关重要

B.舆论战成为打赢信息化战争的重要手段

C.大规模舆论攻势成为现代战争的前哨战

D.媒体宣传是联结常备军与后备力量的纽带

5我们已经目睹,那些科幻小说中原本只存在于想象之中的未来科技逐一实现,并且改变了真实的世界。也许有一天,科幻小说不再思索和模拟技术的实际作用,而把全部注意力放在叙事者的主题、人类宿命甚至宇宙命运之上,我们仍要感谢它们帮助我们幻想过未来世界。只是,但愿永远可以有人像儒勒?凡尔纳在一百多年前那样由衷地发问:难道人们真的不可能用更短的时间环游地球吗?

根据这段文字可以知道,作者希望科幻作品

A.尽可能想象科技发展对人类的影响

B.更加关注科幻故事情节本身的发展

C.能够继续激励和启发未来科技的创新

D.应努力探讨未来科技应用的具体表现

6文学走进互联网,获得了―个崭新的平民化开放视野。网络上自由、兼容和共享的虚拟空间,打破了精英写作对文学话语权的垄断,为愿意上网创作的网民提供了“人人都能当作家”的机会。这种“新民间文学”,标志着文学话语权向民间回归。尽管如此,网络写作仍然不能与“人民写作”相提并论,因为文学的“人民写作”并不取决于传媒的公共性和参与的广泛性,而取决于这种文学的人民性价值取向和为广大民众喜闻乐见的审美品格。

这段文字主要说的是(

A.大众化是未来文学发展的趋势

B.文学创作应坚持人民性的价值取向

C.网络写作为普通人提供了平等的话语权

D.平民化的网络文学不能等同于“人民写作”

7.近代以来,史学界发展出几种“专门之学”,即简帛学、敦煌学、徽学、黑城学等,主要对象是出土或传世的文书,包括简帛文书、敦煌吐鲁番文书、徽州文书、黑城文书,时间跨度从战国秦汉直至明清。虽然这些研究的对象多是文书,中国却并没有自己的“古文书学”。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这些研究是随着出土或传世文书的不断发现而逐步扩大兴盛,却又各自为界。所以,只有在文书数量足够多,研究足够丰富、积累足够厚重、交流足够频繁的情况下,才有可能建立“中国古文书学”。

这段文字主要反映了史学界怎样的研究状况

A.重考据轻经济 B.重发展轻交流

C.重理论轻实践 D.重传统轻创新

8判断一个环形坑或环形构造的形成是否与陨石撞击作用有关,关键是要查明该坑岩石是否受过陨石强烈撞击伴随的冲击波作用。在强烈冲击波作用下,靶岩将发生冲击变质。关于陨石撞击坑的判别,国际科学界明确了三项冲击变质诊断性指标:矿物击变面状页理、矿物击变玻璃、击变矿物高压多形转变。在自然界中,除了地外天体超速撞击引起的冲击波作用外,任何其他天然过程或地质作用均不能在地质体中引发这类矿物物理变化。如能在地表环状地质构造中发现上述三项指标之一,即可确定该地区发生过陨石撞击事件。

根据这段文字,对某环形坑或环形构造来说

A.发现矿物击变玻璃即可判断定为陨石撞击形成

B.其形成往往能证明该处受过强烈冲击波作用

C.三项冲击变质诊断性指标通常不会同时出现

D.强烈地震有可能引发击变矿物高压多形转变

9.纵观世界,新的垃圾处理时代正在到来。前不久,俄罗斯科学家已经可以利用等离子技术来处理垃圾焚烧过程中产生的有害气体,并对城市生活制造的“污泥浊水”进行无害化处理,使其转为腐殖酸肥料。德国科学创造出“风拣技术”,令世界看到了垃圾处理的广阔未来。该技术终结了垃圾的人工分拣,让风代替人去对垃圾中的塑料、玻璃、纸张等进行分拣,从而将垃圾处理工艺提高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阶段。

最适合做这段文字标题的是(

A.垃圾:放错地方的资源

B.科技:垃圾处理的关键

C.风力:新时“机器人”

D.无害化:垃圾处理的未来

10.心理学家发现,人们对世界的认识受到两种基本需求的驱动:第一,我们对世界的认识有种“一致性需求”,希望世界的运动符合我们的信仰、理念、态度、经验和预期,即使现实与我们自身的预期不一致,我们也要改变外在的证据来使它符合我们内在的期望;第二,人类需要对外在环境产生一种控制感,我们不希望自己在现实面前无能为力、无所适从,我们需要找到某种自己能够理解、控制、描述、解释和预测的可能性。

文中的心理学发现可以解释下列哪一行为

A.在集体中容易产生从众心理

B.在明知自己错误的情况下仍固执己见

C.喜欢“阴谋论”解释超越自己经验之外的事物

D.在过于熟悉的环境中容易产生厌倦心理并试图改变





答案及解析

1【解析】C由相同主题词“流星雨”,可得⑤②相连,排除AD两项。又因“尘埃带”可知⑥①相连,排除B项。因此C项当选。

2【解析】A。观察选项,“对于发展我国海上力量已刻不容缓”是表结论的语句,不适合做首句,排除D项。“我国的海洋利益仍在不断地拓展”,由“仍”可知前面应该还有内容,不适合做首句,排除B项。①⑤两句所谈的都是我国自身的情况,这是“众多大国的实例”所无法充分证明的,所以“这一点”指代的是④②中所描述的内容,应该放在④②之后,同时是对“航空母舰”话题的引入,适合做首句。因此A项当选。

3【解析】D。先判断首句,中提到了两个话题,遗传物质和环境因素,并且先提到了遗传,说的也是遗传,因此⑥①相连。句中“在这个前提下”“同种生物的自然寿命是类似的”,因此②⑤相连。句是对于环境如何控制生物寿命的详细解释说明紧接句。因此D项当选。

4【解析】A。文段首句先论述战略威慑的重要性,进而引出新闻舆论战对于战略威慑实力是一种无形的支持,并解释了原因,举了美国的实例。最后由“可见”引出结论,论述新闻舆论战在现代军事中的作用。B项,“打赢”二字程度过重,文中只是说对于战争有利,且并未提及“威慑”这一主题词,排除。C项,没有提及舆论战的重要作用,排除。D项,文段的主题词是舆论战而非媒体宣传,同时联结纽带也非文段重点,排除。

5【解析】C。文段首先肯定了科幻小说中想象科技的实现及其对真实世界的改变,然后假设科技小说有一天即使注意力从思索变成了叙事,我们还是要感谢它们帮助我们幻想过未来。最后一个“只是”表转折,后边是文段的重点,即期望科幻小说始终能够引导人们去思考和创新,对应C项。A项,文段的意思不是想象,而是科技实际对我们的影响。B与文段中心相悖,文段突出强调的是科幻作品对现实世界的影响。D项表述的是科幻作品的内容,不是文段重点意思。因此C项当选。

6【解析】D。文段先介绍了文学走进互联网,标志着文学话语权向民间回归。接着以“尽管如此”转折,引出文段中心意思即网络写作不能与“人民写作”等同。D项准确概括了文段的中心意思,当选。A项无中生有。B项为文段最后一句解释原因的部分,不是重点。C项为文段开篇介绍的现象,不是重点。

7【解析】B。文段中提到史学界发展出“专门之学”,却没有自己的“古文书学”。“所以”后是重点,引出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即只有交流足够频繁,才能建立“中国古文书学”。由此可知,文段强调的史学界的研究情况为重发展而轻交流。B项当选。

8【解析】A。根据原文最后一句话可知,如能在地表环状地质构造中发现上述三项指标之一,即可确定该地区发生过陨石撞击事件,A项正确。B项偏离文段意思,文段讨论的问题是判断环形坑或环形构造是否为受到陨石的强烈撞击所形成。CD两项无中生有。

9【解析】B。文段通过俄罗斯科学家以及德国科学家的两种处理垃圾的方式表明,运用科技是处理垃圾的有效手段,对应选项可知,B项准确的把握了文段的意思。A项没有提及科技这一概念,且意思仅为文段的一部分。C项,风力仅为处理垃圾的其中一种科技手段,表述不全面。D项无中生有。

10【解析】C。文段阐述了人认识世界的两种需求:“一致性需求”与“控制需求”。根据“我们需要找到某种自己能够理解、控制、描述、解释和预测的可能性”可知C项正确,人们喜欢阴谋论即自己能够理解的理论来认识世界,符合文意。ABD三项既不属于“一致性需求”也不属于“控制需求”的范畴,排除。



 
上一篇:【政通教育】2019年湖南省公务员考试行测每日一练
下一篇:【政通教育】2019年湖南省公务员考试行测每日一练